孩子虐待动物可能是危险的信号
2024-11-05
孩子经常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,其源头可能是情绪困扰。在一则真实的心理辅导案例中,心理咨询师发现虐待动物成瘾的一位小学生从小在重组家庭中长大,父母奉行“棍棒教育”。
他性格孤僻,情绪不稳定,会因为同学的一句无心之言暴跳如雷,他会踩、打小动物,且无法自控,屡教不改。他在家庭、学习和同伴交往中遇到了很多困扰,
大量消极情绪不断积压,情绪波动大,或没有找到合适的情绪发泄途径时,弱小的动物变成了“替罪羊”。
心理学中的“踢猫效应”就是指负面情绪沿着社会等级由高到低传递,如员工被领导批评,不敢辩驳,回家后就把孩子当“出气筒”大骂一通,孩子就把气撒在宠物猫身上,踢它一脚。
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,孩子也不例外。当孩子情绪糟糕时,或许是看到动物活蹦乱跳的样子很嫉妒,
也可能是动物弱小可怜的模样令他们联想到自己,或是曾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父母、同伴、影视节目中虐待动物、打骂他人的样子,无法冷静思考的孩子,就可能在激动的情绪下虐待动物。
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动物虐待行为时,该怎么办呢?
如果孩子尚且年幼,好奇心旺盛,且只是偶发行为,那么只需长辈向孩子解释“虐待动物是不好的”,动物也会有疼痛的感觉和害怕的情绪,我们要尊重动物的生命,教导孩子善待动物的教育措施足以使这些孩子停止虐待动物。
当孩子的认知发展成熟,能够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,却反复虐待动物,如将宠物关在密闭空间内,或在与父母、同伴发生冲突后对动物进行猛烈攻击,或以观看动物痛苦为乐,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。
这时候孩子虐待动物不是因为缺乏教育,更可能是深层次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。
父母需要尽量不带价值评判地询问孩子缘由,并帮助孩子探索出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。必要时,父母还可以寻求心理辅导的专业帮助。
大家都在看